初夏。一場潛艇與水面艦艇部隊之間的“紅藍”實兵對抗演練在海上拉開帷幕。<h6>建筑儀器</h6>最終,“紅”方潛艇躲過反潛兵力,直接對“藍”方海上編隊指揮所實施了毀滅性打擊……“紅”方贏得勝利的“功臣”,<h6>建筑試驗儀器</h6>是剛剛安裝上艇的水聲環境信息決策支持系統。這套系統不僅給潛艇披上了“隱形外衣”,還可以使潛艇聲吶聽得更遠,使潛艇指揮員能夠在稍縱即逝間掌握海戰的制勝先機。
<h6>建筑工程檢測儀器</h6>水聲環境信息決策支持系統的研制者,是海軍潛艇學院水聲數據中心主任、博士生導師笪良龍教授。近年來,由他負責組織實施的多項科研成果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、二等獎,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5項,發明專利2項。2010年,中央軍委為笪良龍記一等功。
拼搏
<h6>建筑檢測儀器</h6>噪音,是潛艇的致命軟肋。世界各國都在致力于為潛艇減音降噪,使潛艇更加隱蔽。
“海洋環境效應技術”,讓笪良龍看到了為潛艇減音降噪的新途徑。在海洋中,不同的洋流、水溫、鹽度、密度等要素,會構成不同的聲場,影響著聲音傳播的速度和距離。在一些“場”中,聲音會迅速衰減或被折射,使反潛兵力的聲吶探測系統失靈。
“如果潛艇在航行中,能夠找到這些聲場,就無異于給潛艇披上了隱形外衣,大大減少潛艇被發現的概率。”善于獨辟蹊徑,是笪良龍的長處。
為了攻克技術難關,笪良龍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。為了計算水下三維聲場結構,他在實驗室里用486計算機計算了整整一個冬天,除夕夜還守在實驗室里。
這年放暑假,笪良龍決定帶妻女去北京休假旅游。當火車行駛到濟南站時,笪良龍突然想出了一個提高計算聲場結構效率的辦法,叮囑妻子、女兒到北京等著他,就中途下車返回青島。編寫新程序、測試運行穩定性、檢驗計算效果……完成所有工作已是7天之后。笪良龍回到家中,發現妻子女兒生氣地坐在沙發上,這才想起下車臨別前自己的許諾。
一次,笪良龍遇到一個難題,半個月過去了依然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。周末,妻子拉他去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。端著裝滿白酒的杯子,笪良龍靈光一閃:魚為什么在水中能聽到岸上的聲音,而岸上的人聽不到水下的聲音……婚宴剛吃到一半,笪良龍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新途徑,起身對妻子說:“我有點事先走!”